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队伍建设
重逢在高原上的检察蓝
时间:2025-08-2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时隔7年,陈琪文又来到了这海拔3000米的高原县城—壤塘,再次踏上了这片广袤厚重的土地。此次重逢,不仅是工作的延续,更是一场精神的接力。

从北川到壤塘,500余公里。从24岁到31岁,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援藏干警陈琪文的七年之约写下了坚守的答案。

7年前,陈琪文第一次踏上壤塘县人民检察院的援藏之路。今年,当他得知开启新一轮援藏干部选拔工作,他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并一再争取。

“上次结束援藏时候,我说过还会再来的,这是我的约定。”这次出发前,陈琪文向同事们谈起了七年前许下的承诺。

“我将发挥自身特点,为壤塘法治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针对新一轮援藏工作,陈琪文充满了信心。

壤塘地广人稀,牧民分散居住于草原深处,如何让法治声音穿透群山?

为此,他会同所在检察院干警一道,与乡镇司法所、村委会联动,设立临时法律服务站,现场解答婚姻家庭、财产继承、草牧场承包等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为群众带来“定制化”法律服务。

在办理的一起8名农民工支持起诉案中,通过法治宣传和释法说理,成功让双方达成和解,约定在规定的时间内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保障了农民工权益。

在南木达镇阿斯玛村,距离县城50余公里,他结合办理的食品安全领域案件、生态保护案例,讲解《民法典》《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提升当地群众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

针对食品安全,他还与同事聚焦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文具店等重点场所,查看是否存在销售“五毛食品”、无标识预包装食品、“三无”食品,过期食品向农村市场流入等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以法治力量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从调解室到草场,从村委会到校园,高原上的“检察蓝”用脚步丈量着责任,用真心传递着法治温度。

则曲河的水声潺潺,如七年前一般流淌。此次重逢,不仅是陈琪文在工作的延续,更是检察干警与高原群众鱼水深情的生动写照。援藏工作才开始不久,接下来,他还将继续带着这份牵挂与责任,让检察蓝成为高原上最动人的色彩之一,让检察蓝和高原红相互辉映。